這趟來日本,刻意要補吃一些第一趟時覺得選店不夠漂亮的品項。這當中,大阪燒被我列為第一位。那時吃的是道頓堀的連鎖店家、鶴橋風月,印象之差讓我直接列為拒訪。這次來關西,便決定要找到好吃的關西風御好燒。這回的店家是在大版本町一帶的時分時。
誠如前面所說,因為想吃好吃的大阪燒,所以刻意選了這家店。前一趟在廣島的八昌吃過非常非常讓人驚豔而滿足的廣島風御好燒,幾個朋友後來去吃也是正評滿滿。
獨獨大阪風的御好燒,卻是被道頓堀那家連鎖店給氣到。其實我一直我很懷疑,那家店真的有那麼不堪嗎?會不會只是我倒楣遇到特別欺負我的店員?不過多看了幾個評價後,那賣相跟我吃的相去不遠,我看應該就是大家都這樣了。
這回找店家時,直接找了 Tabelog 上有賣御好燒的店家中、全國分數最高的,結果就在大阪,也就是這家時分時。時分時其實不是一家御好燒專賣店,而是一家蠻年輕的創新鐵板料理店。店家販售各式各樣的鐵板料理,其中之一的品項便是御好燒。
不過關於這家店的中文紀錄甚少,畢竟吃個御好燒還要預約、傳聞中店家的外語能力不是很好。這哪是問題,不要造成店家和客人困擾,有付錢,有好好的用餐就好了,不怕不怕。便請飯店當忙打電話預約了時段,隻身前往用餐去。
拜訪當天,中午吃完 La Cime 後,身體狀況急轉直下。也許是重病還喝了兩杯,身體發冷無力。熬到了晚上,稍微好了點ˋ,但還是很虛弱。但晚上畢竟是預約的店家,而且內心滿滿期待,便硬著頭皮去了。一樣,我記得多少就寫多少了,每一道個別心得可能很模糊,但總評還是蠻可信的才對。(自己說)
從本町站出來之後,稍微走了一小段。店家在巷弄內,平日晚上接近的二輪時段,路上還算熱鬧。因為身體不識、前面的行程也提早結束,便比預約時間早到店裡。
店外看起來是很傳統的日本洋食館門面,進去後則是不大的用餐空間。鐵板區大約十多個位子,旁邊桌椅區有三四個四人桌。這個配置看起來很少,其實很合理也很緊繃,因為店家就兩個人:負責做菜的老闆、負責協助的老闆娘(身兼外場、內場助手)。
早到店裡其實很不禮貌,表明自己身分之後趕緊道歉,希望店家見諒。不過我位子前面也沒人,店家也就開心地邀我入座。一如傳說,店家真的半句英文都不說,只能用日語溝通。店家除了有木板的菜單,牆上的黑板也有寫。雖然店家備有英文菜單,不過比起實在不知道內容對不對得起來的英文菜單,日文菜單應該有比較多漢字,應該比較好懂?
拿來一看,滿滿片假名,慘,硬著頭皮點了第一輪。第二輪菜單才看英文菜單,品項真的就少了些。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愛在日本非單一套餐店的店家看英文菜單,點菜就這樣受到限制。不過我終究是我,事前就有研究過菜單了。菜單我沒拍,附個 Tabelog 的連結給大家自行點閱。
https://tabelog.com/osaka/A2701/A270106/27001808/dtlmenu/photo/
氣泡水。身體還是不舒服,中餐在 La Cime 喝酒後全身發冷,晚餐點個氣泡水就好。
第一道上來,是蝦麵包。對,就長這樣,只有麵包、上面看起來像是奶類的醬汁,沒有像港式料理一樣,名字有龍有蝦的、就是一大尾蝦子橫在那邊曬氣派。
口感不是想像中的硬脆,而是軟。蝦子的味道從˙麵包中滿溢出來,和著 dressing 的奶味,有點像在吃龍蝦沙拉堡那類的錯覺。但沙拉堡通常涼的居多,這邊則是用鐵板料理的方式呈現,香氣很足,而且 Dressing 的用量也很節制,這點我非常欣賞。好吃,第一道就給我很好的印象。
第二道,黒豚ベーコンのサラダ半熟卵のせ,就是黑豬培根沙拉搭配半熟蛋。這道的個別元素都不錯,整體吃起來香氣足、味道也很清爽。上面那層…應該是蛋皮吧,脆,幫整道菜的口感層次加分不少。整道菜並不是有突出,但各個要點都有拿到好分數。
接下來是串燒おまかせ五品。
店家有各式各樣的串燒。說是串燒、但和印象中不那麼相同,不是將處理好的食材串起來烤,而是把小份量的鐵板料理串起來。如果不知道該點什麼,就可以點我這種おまかせ五品,讓師傅直接幫你配。
第一組,活タコの酒盗ソース,活章魚佐酒盜醬汁。酒盜是一種日本傳統醬汁,用於內臟為原料,加鹽腌漬半年以上才成,這過程就是「鹽辛」(shiokara)。
章魚的香氣嚼勁足,酒盜醬汁我就不太有印象了。
第二組,タルタルサーモン。我討厭吃鮭魚的生魚片,但油脂這麼多的鮭魚煎烤之後就是不錯的料理了,海洋的香氣四溢。鮭魚卵實在不是我熟悉的東西,難以明白標準,這回吃的也沒什麼沒什麼印象了。
第三組,山芋と湯葉のベーコン巻き,山芋和湯葉培根卷。看到這卷之後,真的是敬佩店主的心思。培根卷在台灣上到高級燒烤店、下到路邊串燒攤、哪都出現,金針、蔥、菇什麼都有遇過,想不到可以在裡面夾湯葉和山芋欸。這卷的印象太良好了,湯葉和山芋溫柔的口感,用豪爽培根包裹著,豆蛋白、肉蛋白的夾殺下,漂亮的組合。
第四組,きのこのフォアグラバター,香菇佐鵝肝奶油醬。調味溫醇、香菇口感也好,煎過之後尤其香。上頭的蔥末當天記得是全吃光光了,這點分量和密度我還是可以的。
第五組,トッポギとコンニャクの辛みそ,年糕和蒟蒻佐辣味噌。沒啥印象的一道了,不多說。
最後的最後是お好み焼き:豚玉。
說到底,這趟是來吃お好み焼き,一掃去年在道頓堀踩雷的陰霾。我覺得他們家的御好燒好吃,口感表皮帶酥、中間鬆軟,上面的醬鹹甜有層次、比例抓得好,中間的餡醇香也好吃。
看了一下 Tabelog,也有不少人和我一樣、是衝著最高分數的御好燒店家而來。雖然有些人表示、他們覺得有些失望、覺得全國第一的御好燒怎麼好像就這樣而已,但是撇除這些排名封號,我覺得他們家的御好燒有打中我的喜好,一掃我對大阪燒的陰霾。
料理整體來說、我覺得都蠻好吃的,可以感受到每一道的味覺組合都有很多心思,技術層面也不差,而且也不貴。整餐吃下來我記得不超過 6000 日圓,雖然是抱病赴約,還是吃得飽而滿足。
料理之外,這家店真的是讓我十足滿意。我吃東西通常是料理味道優先,其他的項目對店家就沒有那麼苛求,但這家店有兩個我特別注意而喜歡的地方。其中一個是器皿,這家店幾乎沒有制式的器皿,每一個碗盤都是老闆自己的收藏,會根據不同的料理(和心情?)選擇盛盤用的器皿。
另一個是用餐的氛圍。前面說了,店家就兩位人員:老闆+老闆娘,人數不多,是自己經營的小店。這兩三年有在出國,吃了幾家老闆在面前做菜的店,通常是日式的割烹、握壽司、鐵板料理居多。但是說用餐氣氛,這家真的是我感受到最好的。相較於其他店家、老師傅總是不苟言笑的在做菜居多,時分時的老闆總是帶著非常真誠而自然的笑容在做菜。那種笑容不是基於禮貌的招牌表情,而是開心的做菜,並真誠的和客人分享自己作品的喜悅。
除了老闆之外,老闆娘也比和別家的不太一樣。我吃過的店家老闆娘多數是純外場居多;時分時的老闆娘還身兼內場助手,甚至有幾道菜全程都是他做的。忙進忙出、被老闆呼喚支援時,依然是熟悉的老闆娘笑容。
類似的店家……有,廣島的季節料理中島、奈良的和山村、京都的千花、京都的千登立亭、還有大阪的與太呂,都是老闆做菜時撲克臉,老闆娘超親切的那種;京都的三芳則是老闆本身很有活力,但外場女將們就比較制式服務了。
在日本坐這種吧檯,當然沒人規定一定要能和店家進行流利的日文對話。但如果可以,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增加、比別人多些,都會增加很多用餐樂趣。當你可以(或至少表現出誠意或熱忱)用對方的母語和對方溝通時,那種文化隔閡縮小的距離、是幾張諭吉都換不來的。實際上,衹園的確有米其林等級的料亭拒接外國客人,原因就是不喜歡接待不會說日文的客人,覺得用餐時都不講話,氣氛很怪…
用餐當天,我還沒聽前輩講起這故事,那天身體不舒服、我也就安安靜靜的用餐。最後結帳時,老闆和老闆娘竟然放下工作,親自把我送了出來。這個我真的嚇到了,因為前幾組的客人離開時都是老闆娘送而已。他們夫婦好像真的英文沒有非常好,問起我是哪裡人也沒說整句的…我還是只能用 N10 的破日文跟他們簡單說幾句。
“Hongkongnese??”
“いいえ、俺は台湾人ですよ!”
“そうなんた!”
“はい! 今日は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楽しいです! お料理は大変けつこうです!”
說真的,就我這幾趟來日本、吃了這些個高級料亭或餐廳的印象,只要你能說出”喔依西~~”以上的評價,店家就會覺得非常非常開心了。我光是講出 “またね”‘、”じゃあ、でわ”、就讓京都千花老闆娘攔住我然後衝進去拿名片了……反著說起來,可能是大家主體意識比較強,既然簡單幾句英文或怪裡怪氣的日文就能吃完一餐,幹嘛哩哩叩叩講一堆、也就講錯就錯每一餐下去。
嗯……這可能是一種方式,但不是我的。我還是一項相信,食客和餐廳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建設性干涉,我對店家好、相信店家、用心對待店家,店家就有機會成長、並同等回饋於食客。
心得有點多,但回到餐廳的總評,我反而猶豫起來了。因為這家電我不但愛不釋手、而且拜訪門檻十分的低:有訂位就可以、消費金額也不高,正因如此,就算我知道看這篇的人一定不多、看完文字的更少、我還是希望如果決定要去拜訪的朋友,可以溫柔的對待這樣一家如此幸福、也如此讓人的餐廳。可以的話稍微準備幾句日文去,就算用背的都好;請考量店家經營的辛苦,不喝酒就點軟性飲料;請不要占用座位卻吝嗇地捨不得點餐、每人至少吃個三千日圓吧!
如果不行的話,拜託就別去了,請給其他可以和店家共生共榮的客人拜訪。(其他家我就沒那麼擔心了,門檻高、也不是人人想去…)
完整日本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店家資訊>>
時分時
[用餐日期] 2016/12
[Tabelog 網址] https://tabelog.com/osaka/A2701/A270106/27001808/
[Tabelog 分數] 4.03
[營業時間] 17:30 ~ 24:00 (LO: 23:00),日曜定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