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 >> 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第二天的中午,來到中環的歷山大廈吃午餐。雖然這趟其他的選店也算滿意,但是這趟最重要的試店還是因為這家。原因無他,正因為十二月初的這家店有著季節限定的特殊餐點。這店的店名名我到現在還是參不透也念不好: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是獲得香港米其林評鑑三星認證的義式餐廳,也是這次重點拜訪餐廳之一。當初規畫行程時,一買好便宜的香港機票之後,第二是訂住宿。接著是必吃的龍景軒,然後馬上就是訂這家了,足見我對這家的重視。至於為什麼,原因後表。

店家在中環的歷山大廈三樓,從中環各個角落過來都容易。早上在一樂吃完飯後,先繞去中環檸檬王和珍妮曲奇、還有尖沙嘴的飯店樓下烘焙坊採購蛋捲。買了一輪之後再奔波回中環用餐。排出這種逼人的行程,是我這個行程總監(自封)的不是,下回還是不要這樣了。

 

 

上樓後表明自己有預約,便被侍者領進來了。門口旁有個 bar、然後是透明的恆溫室,裏頭看來有酒和一些其他食材,在此恆溫恆濕的作保存。

餐廳主空間的桌數約莫 15~20 桌,但空間也不算大,桌距不算遠。侍者目測人數不少、而且挺勤快的,有華人也有外籍人士。粗略判斷,服務和環境的確都是三星等級的無誤。被安排坐在可以鳥瞰遮打道的窗邊,挺愜意的。

點餐。今天是週六,有週六午間套餐。朋友點了個午間套餐,我則是單點兩道季節限定餐點。

 

 

 

首先上桌的是佐餐麵包。佐餐麵包種類隨著用餐不斷改變,我就只拍了第一盤。似乎算是很義式風格的麵包盤,有著那個像是麵條拉出來的長麵包,夏天在義大利的在地餐館吃飯時也有吃到這個。

麵包的口感和香氣都還算不錯,基本品質有。只是今年剛從歐洲回來,問我的話,這佐餐麵包也就中上而已,不到會留下深刻印象的水準。

 

 

橄欖油。

比起歐洲北邊桌上擺的都是沾麵包的奶油,南法和義大利桌上擺的都是橄欖油,這回來這家義式餐廳吃飯也是看到橄欖油。因為上一趟去歐洲時都沒特別留心橄欖油,這次來看到就特別拿來聞聞。

可是這皿的香氣很薄弱,比我自己家裡的還要薄弱。蠻驚訝的。

 

 

 

開胃小點兩道。

第一道是番茄慕斯佐乳酪。調味溫和而清爽,淡淡的番茄香氣,用乳酪點綴。

 

 

第二道是生火腿裹…什麼東西,不確定。我對生火腿這品項很不熟,所以說不出什麼,但吃起來不討厭。

回來做了功課之後,發現這小點有著火腿包哈密瓜的版本,不知道當天用餐時是不是裹這個。

 

 

開胃酒,選了義大利的氣泡酒。TASCA D’ALMERITA BRUT DOC 13,只要了單杯的。

之前喝香檳都覺得不錯,一直覺得是不是自己喝不出來,應該不是因為都運氣好選到喜歡的。但這次真的是一喝就覺得不行,味道過於沉重,果香不足。想說來義大利餐廳就點個義大利氣泡酒,看來下次還是應該直接選認識的香檳。不貴就是了,130 港幣。比起 Nice Le Chantecler 賣我 170 歐元那杯,這杯已經算是平民價錢了(十分之一價錢吧…)。

 

 

 

第二輪麵包,黑裸麥。香氣還是中間,口感普通,一樣沒精準命中我。

 

 

重頭戲來了,前面真的都是呼嚨成分居多。

 

這趟難得來香港這地方,卻跑來吃義式料理,而且還是挑個表面上沒什麼特殊季節氣氛的十二月初來訪。會犧牲三天兩夜旅行中、第二天午餐這麼重要的用餐時間,當然不是只來吃一兩道義式料理的,這一點、就算貴為米其林三星也一樣。

會在這時候來這家餐廳,完全是衝著白松露來的,因為這家餐廳的白松露料理是最出名的,而十二月正是白松露的唯一季節(而且我覺得這家的米其林三星應該也是賣給白松露料理的面子…)。

 

幫自己複習一下:松露有兩大種類,白松露和黑松露。大家常見的應該都是黑松露,包括松露醬什麼的都是黑松露居多,產季則是每年春天。白松露量少,比黃金還貴,產季是每年冬天。這回知道冬天能來香港,怎麼能在白松露的產季錯過這家餐廳。

白松露就像照片長的那樣,個頭其實可大可小,我在別人食記中有看過更大顆的。通常的吃法是像照片那樣,現場削在料理上面。而不是把松露拿去做什麼加熱處理。

 

 

每年產季,餐廳便會推出季節限定的白松露餐點,而且要價不貲。過了這季節,你就算捧著再多銀子、店家也只能兩手一攤,因為就是沒貨了。今年 (2017) 的菜單如下,一道菜沒個 960 港幣是吃不到的……

 

 

弄個影片給大家參考一下,就像這樣削削削。這裡的量算很敢給的了,第一盤前菜的老外給我超多,第二盤義大利麵就還好,不過一樣很足;在國外的話,基本上是在桌邊秤斤兩計價的了。這東西香氣很可怕,桌邊服務的餐檯離我約一公尺,但是他一削下去,香氣立刻飄過來。

記住了就是永遠,之後忘不掉這味道了。

 

 

 

前面說了,預算有限的朋友點了個套餐,他願意花錢來這麼貴的餐廳陪吃、我已經是謝天謝地了。我自己則是點了白松露料理的前菜和麵各一,打算好好的學習白松露這食材。

 

前菜上桌:Confit Taiyouran organic egg.

應該算是變形款的水波蛋,白松露最經典的吃法。這裡的加上了馬鈴薯泥、油封馬鈴薯、蘑菇,還有溫泉蛋。上桌之後鋪了滿滿的白松露,實在是難以直視。戳破之後和著吃,香氣很好,白松露口感黏著蛋汁、所以無感。不同形式的馬鈴薯口感味道層次都有,搭著蘑菇和蛋吃很不錯。

吃到最後,每一個小碎屑都不願留下的一盤,大滿足。

 

 

 

我的主菜上桌了。Homemade Tagliolini。調味也很簡單,奶油、帕馬森起司、還有白松露。

麵條本身就誇張好吃。口感的脆度恰到好處,麵心本身的味道就很好吃,裹的醬汁也好,溫和的襯托麵的香氣和口感,不過度搶戲。

白松露就變得很硬來了,和麵的味道分庭抗禮,又互相搭配。撇除白松露的部分,這盤麵本身就很好吃了,可是菜單前面並沒有單獨這道菜,可惜了。

 

 

 

 

單點了一個甜點,舒芙蕾。

重作功課之後,才發現是 Limoncello 口味的。酒的味道太重了,蓋掉整個舒芙蕾的蛋奶香。喜歡這酒味的會很愛,不愛這酒味的的人如我就會覺得整個不知所云。

旁邊是檸檬果凍和檸檬義式冰淇淋。味道清新,稍稍補救了甜點。

 

 

兩輪茶點們,第二輪是自選巧克力。都還不錯,不過其實我對這類品項的要求和認識都不多。有餐後咖啡,不過等等下午還有別家要吃,就拒絕了。

 

 

 

總的來說,是賞心悅目的白松露體驗。旁邊的大叔一個人用餐也和我一樣,點了一個蛋、一個麵、一杯酒。

 

當然,價位不便宜,兩盤松露料理分別是 960/980 港幣。雖然不若 L’Ambroisie 一盤菜就要 150 歐那種貴法,但也相去不遠了。考量到畢竟是白松露材料價格高昂,我覺得還算可以接受啦,偶爾吃一次白松露而已。

至於其他料理,我看了一下朋友點的套餐,覺得馬馬虎虎。如果不是要來吃白松露的,目測就不是那麼必要來訪,即便中午 780/1080 港幣的套餐、算是米其林三星中還蠻便宜的選項沒錯。

 

但如果是為了吃上一回白松露,那麼恭喜在台灣的朋友們。你不用去義大利或法國、聽著難懂的義大利語或法語、和瘋狂的歐洲人們搶食珍稀的白松露。三小時的交通:香港、中環、歷山大下,每年十二月在此報到即可。

(我是9月時訂到12月週六中午的座位,給有興趣拜訪的朋友參考一下)

 

 

完整香港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整理] 香港旅行吃貨筆記-2017冬

 

 

米其林餐廳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

[❉米其林餐廳筆記目錄 ❉]

 

 

<<店家資訊>>

8½ Otto e Mezzo Bombana

[用餐日期] 2017/12

[米其林評鑑] ❉❉❉

[地址]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5-17號歷山大廈2樓202號舖

[營業時間] 12:00~14:30,18:30~22:30,週日定休。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