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畿地區的最後一天晚上,要來京都吃這一趟的第二家料亭。店家是位在東山一帶的祇園にしかわ。
會來西川完全就是意外。這趟目標當然是趁機把京都米其林三星剩下的幾家料亭也拜訪過,尤其是吉兆。結果不聽 M 桑的話,吉兆太晚訂、沒得吃。中村沒訂到,菊乃井好險是有了個平日中午的位子。
星度不足,機票很虧錢,趕緊把京都米其林清單拉出來review。三星級全數失手,二星的不熟,搭著 tabelog 一起看。分數從上往下對,就是這家米其林二星、tabelog 4.2 分的祇園西川了。看了某個星星應該近千的部落格,評價好像也還行,就左手上網找網友、右手找禮賓部幫忙訂了位。
僅僅看了一些介紹據說是算年輕的主廚,中生代總是有活力的,我一向沒有強求是年長的宗師或老舖。不過我沒做主廚的身家調查,有興趣的可以自己上網看看。
從神戶來到東山一帶,櫻花季的京都真的到哪都人。門面很低調,招牌的字也寫得很藝術。
同行朋友搞錯地點,遲到了十幾分鐘。真是,下次要開地圖炮,一律早約十分鐘了。
女將英文不錯,帶我來到座位。只是一進來就臉綠,為什麼是 table seat 啊!這個空間有四桌,是還有一組日本銀髮夫婦沒錯啦。不行,經驗累積出來的直覺告訴我,這種料亭只要坐 table seat 就會出事,今天不妙了。
也沒什麼點菜問題,預約時早早就被要求要確認套餐價位。便宜的通常吃不到什麼,就點了個 20000 日圓的中間款。店家說可能視情況會比 20000 略高,沒問題。
另外,我沒跟店家拿菜單,我也沒有邊吃邊寫,所以記多少寫多少,菜名也不是正式的。
先付。涼拌蟹肉。
坐桌子就算了,看到這道上桌,我的心比菜還要涼。秋蟹、冬蟹都聽過吃過,大好的春天來吃京都料亭,第一道就上這種擺明不應旬的食材,也太瞧不起人了吧…是我認知錯誤嗎?還是我應該直接去道樂報到。
涼感,蟹肉已經是絲,口感沒什麼救了。上面的 sauce 應該是和著蟹黃的,不特別。而且看了看下面散亂的蟹絲和菜絲,這擺盤也太隨便了吧。
第一道就惹人不高興。
椀物。
還算平穩的高湯底,不那麼出色,味道淺薄了些。蜂斗菜和春筍,安全的選擇。照片沒拍到的春筍下方,有塊像是…百頁豆腐的東西?應該是混入鯛魚做成的吧?吃起來不那麼確定,口感軟。是還算清爽,至少沒有弧柳的炸丸子那麼不討喜。
椀物…還是搭著白色的水煮丸子們好吃啊。於此組合之外,還是沒吃過自己喜歡的。
鯖寿司。
我說,這個也太瘦了吧?從左邊到右邊、整個都瘦肉、幾乎一點脂肪都沒有,看起來就是魚尾的部位。也不是要你給我前段的大腹,可這也太瞧不起人了吧?
少了脂肪,所以香氣差了不少,口感也就偏魚肉的緊實多些。加減吃了,但貌似被差別對待蠻不爽的。
向付。
實在覺得很不應旬的向付。除了這季節幾乎是各大料亭必備的的明石鯛魚之外,另外兩個是海膽和白蝦。那個…..真的不是這樣吧,大好春天,你擺這種四季都能吃的海膽給我幹嘛,連白蝦都出來了。而且海膽口感沒有很好,失敗。Sauce 忘了。
先不說三天前在附近吃的菊乃井,我越發覺得昨天北新地的弧柳的魚庭其實也沒那麼差了。
蛸類,是中卷嗎?形狀不完整,不確定。搭配的是海藻醬、山葵,味覺重點則是上頭撒的黃色粉末:烏魚子。
蛸類的口感不算非常脆,身為台南人,小卷米粉這種下午點心我們熟的很。講是講,帶點湯汁的濕潤裡,蛸類的微脆其實還不錯。畢竟是順口的小菜,和小卷米粉想表達的不同。
烏魚子粉末這種 dressing 我也不是第一次吃到了,點綴鹹味。香,但是使用要小心,因為那個鹹香實在是好吃但稀薄,要是像這種帶水感的東西、或在湯湯水水或醬汁裡的話,基本上就等同沒撒了。
烏魚子真的是從歐洲的米其林吃回日本的米其林都有,看到熟悉的東西被放在這些精緻料亭裡面(好不好吃另當別論),再想想每年家裡年夜飯都有烤烏魚子、去年我媽還很開心的在那邊說從哪個婆媽親戚那邊學到、烏魚子切片串著蘋果或梨子切片吃很好吃、結果我一吃就覺得翻白眼,文化差異真的很大呢。
烏魚子跟偏甜的起司一起吃不知道有沒有搞頭。
白蘆筍。
我知道白蘆筍是春天法菜的常客,只是沒想到傳統日料也看的到,而且還是連兩天。畢竟這也就我第二次早春來吃料亭,的確是沒那麼熟悉。
硬脆,應該是水煮的白蘆筍的甜味、和著烏魚子的鹹味,相輔相成,蠻好吃的。粉末的好處是烏魚子的鹹味更為直接,不需要一片放嘴裡、還要嚼啊嚼的,烏魚子口感在這邊不會是重點。和前頭說的一樣,果然放在這種乾爽的料理中,更能顯現烏魚子粉末 dressing 的優勢。
但還是要抱怨。和食料理最基本的大小單位就是(古制)一寸,也就是恰好能放入口中、一口享用的大小。傳統的精緻日料理面,應該是很難有那種料理、一筷子夾起來之後、沒辦法一口吃完的大小。所以每次吃日料時,東西夾起來、一口吃不完、咬了一口之後、一半被筷子夾著的,都覺得哪裡怪怪的。
聽說傳統日料師傅的基本刀工,就把食材切成漂亮的一寸。又聽說,日本用餐禮儀好像連筷子含了多少都會計較,只能用到筷子很前段的地方吃,用到太上面就是吃相不好、很丟臉。後面這個我每次都是吃到一半想起來,然後看看筷子、就決定寡廉鮮恥的繼續吃了。
連兩天都在想,這白蘆筍至少要切到五段比較好吧(這樣也還是快兩寸)。我是還好,女生應該蠻難一口吃的。
燒物。
左邊是烤魚,是…甘鯛嗎?然後中間是穴子吧,不確定,對解說的印象稀薄。
燒物的表現…實在是很薄弱,才剛在說前一晚的弧柳在肉類主菜弄得沒有菊乃井那碟不起眼醬汁好,這頭的西川燒物真的是…很不得我的愛:一撮有醬汁的蔥。
好吧,也許是我真的很不喜歡吃蔥,但是我真的難以察覺、蔥加上旁邊這兩道吃會有什麼像樣的味覺組合。左邊的魚燒得還算中規中矩,中間的穴子太乾了,醬也不是很好吃。
蛤蜊出汁。
蠻直白的一道,蛤蜊是還蠻鮮美的。少了點心思,但無過無錯。
章魚小料理。
章魚和青豆,醬汁沒記。味道實在沒什麼印象,大概不是很優。擺盤蠻隨便的,醬在淋也覺得就隨意擺兩沱。我不討厭青豆,但擺在這邊實在很隨便,意味不明。
小魚小料理。
吻仔魚和稚鮎,還有一片不知道什麼。魚類大概是琵琶湖畔一帶來的,京都料亭普遍喜歡從那邊進貨,不需多做想像的地緣偏好。
食材品質好,是不用下太多調味。但幾乎什麼都沒弄就端上來還是有點過份,比前兩道還要散漫,尤其是焦掉的那些部份。到底還是料亭吧,至少做點襯托的功夫再端上來,不然我去產地吃就好啦。
止椀。
葛餡做成的湯汁,搭了一大片菇,口感脆。主菜應該是那塊炸的東西,但吃到完全忘了是什麼了。整碗味道吃起來蠻平淡的,沒什麼亮點。
食事。
丹波牛做成的壽喜燒。當然,御飯、香物、味噌汁不可少。
壽喜燒的肉先不說本身部位就偏柴、不是常見的油花漂亮的部分,肉片裹著非常厚的醬汁。醬汁稍偏鹹,如果是直接搭著飯吃還算行。不過這家跟下鴨吉泉很像,壽喜燒的肉都煮得很老,不喜歡。
御飯,我忘了有沒有特別要小碗的了,但看起來怎麼這麼小碗。和目前經驗相仿,飯的外觀看來偏濕,但口感至少都還在中間,沒有因此而吃起來軟爛的。
甘物,水物,抹茶。
甘物是蕨餅,奇怪,黑蜜真的是寶泉的獨門吃法嗎?不少店出蕨餅,就是不會走黑蜜風格,大部分都沾黃豆粉。
水物。草莓也幫忙去個蒂頭吧,吃個兩萬日圓的料亭、還要自己沾手拔蒂頭。
整餐的貼文下來,我大概沒給出多少正面評價。先入為主的印象,坐 Table seat 會沒啥好事情,謝謝下鴨吉泉的教學。
實際上呢,上菜的節奏亂七八糟,甚至我們還在吃前一道的時候、下一道就想要上菜了,不只京都祇園這種料亭區,就算是全世界的米其林精緻餐飲都沒聽過這種亂七八糟的事情。配合每一桌用餐的節奏,控制出菜速度,本來就是每一家套餐店該有的專業。
而且店家不知道到底在趕什麼,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二輪客,一直趕著上菜。我吃飯速度算快的了,竟然是剛好跟店家上菜差不多速度,對面的小姐姐可就難跟了。
我跟 M桑講起這件事情時,她也是嚇到吃手手。我們有在想會不會因為我是一見客又是外國人,才會被差別待遇之類的。本來要她也去試試的,可她說我都吃得這麼不爽了,她才不要自己去踩雷。
料理的部分,我也覺得太多地方不行了。或許食材用的水平不差,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 table seat,那些擺盤、還有食材的部位,我覺得都有點被次等客人對待的感覺。擺盤真的太隨意了,給連鎖定食屋或家庭餐廳的工讀生擺大概也差不到哪邊去。
菜色的安排也很傻眼,點了兩萬起跳的晚間懷石料理,竟然沒有一盤漂亮的八寸?越說越覺得菜色被莫名 downgrade了,論料理,完全不值 25000,充其量 12000 左右的水位吧這內容。多的錢大概是在吃裝潢和地段我覺得,同樣價錢我在奈良的和山村應該是可以多吃一份上好八寸了。
米其林二星在我印象中,真的是個神奇的區間。大好和大壞的餐廳都容易在這邊遇到。以這家來說,雖然不是我吃過最爛的米其林二星,但也是從個人排行榜後面算起的了。考量到這次用餐經驗,未來不會再訪,就算有人要請都不去,浪費錢和時間。
同在寫預食記的心得:我總算貼完這家了……
完整日本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米其林餐廳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
<<店家資訊>>
祇園にしかわ
[用餐日期] 2018/04
[Tabelog 網址] https://tabelog.com/kyoto/A2601/A260301/26007611/
[Tabelog 分數] 4.21
[米其林評鑑] ❉❉
[營業時間] 12:00~15:00,18:00~21:00,日曜日、月曜夜定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