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第七天午餐,要拜訪此行最後一家米其林餐廳。選擇的店家是有著近四百年歷史的老店,南禪寺畔的京料理:瓢亭。
瓢亭可能對多數台灣旅行朋友不陌生。瓢亭朝食有賣粥,冬天則是供應鵪鶉粥。根據收到的情報表示:粥很普通,對於吃慣濃郁調味粥品的華人朋友說,日本清淡的朝粥的確蠻沒什麼特點的。至於有人去了別館就說拜訪了米其林三星的粥這件事情,嗯各人有各人的定義,因為拿下的米其林三星的是本館。
對於拜訪本館、然後要吃整套懷石這件事情,我倒是沒有太多猶豫。先不說好不容易上網徵到網友、總算可以一起去吃兩人以上限定的本館這件事情,來瓢亭當然要吃吃傳統的京料理。只吃粥的話這實在是太虧了…
再一個寫在食記前。就在我拜訪的前一週左右,公司大主管比我早來日本玩,也是吃了瓢亭本館的午餐。提前跟他詢問了一下用餐情形,所以已經有些基本準備。
拜訪當天其實小小遲到,從大阪搭車趕回京都、再大老遠從八條來到蹴上赴約用餐。說來好笑,這位網友直到當天、和我的聯絡方式都還是 PTT 的站內信。當天小遲到時、她跟我說她已經到了的方式、竟然還是 PTT 站內信。她怎麼知道我收的到信啊哈哈哈 (不過,我當下確實就有收到了,嗯)。這位神奇的網友,在這篇食記就用 M 小姐代稱好了。
簡單相見歡之後,M 用根本是住民等級的流利的日文和女將寒暄了一下,然後女將就領著我和 M 前往用餐地點。對,用餐地點,瓢亭本館裡頭有大大小小的茶屋,每個茶屋可能都只會有一組客人。女將將我們領往其中一個小茶屋,是的,今天這個小茶屋就只有我和 M 小姐單獨用餐了。
裡頭就長這樣,這張是吃到一半的時候拍的了。我還以為會是可以伸腳的座位,結果沒有特別說、店家就給了我們最傳統的和室座位。一入座我就先取得和 M 的共識:不需要跪坐,可以自由盤腿坐。想幾天前在下鴨的茶寮寶泉,才跪了半小時就麻到站不起來,這餐要是真的全程跪坐,我大概得坐輪椅回台灣了。
套餐有幾種,早早就請飯店禮賓部幫忙點好了 27000 的套餐。現場則是點了酒水,由 M 小姐用非常流利的日文代勞。聽公司主管說,店家有些自釀酒類,而且整個酒水單很便宜。大病初癒(也不知道好了沒其實),還是簡單點了茶和梅酒;M 小姐則是點了清酒。
店家隨後送上中英文對照菜單。抱歉,這個本該有照片,但我真的找不到我那張丟哪去了,奇怪…。M 小姐特別詢問了店家,聽說只有外國客人會有這份菜單,日本客人好像就沒有(雖然我好像也有看過有日文的當日獻立就是了)。
另外要非常非常認真提醒大家的,這裡的女將都有一定歲數,服務絕對沒問題,但是聽說只會講日文。吃飯結帳沒問題,要聊更多的話,建議要流利日文。
上菜了。首先是先付け、右下角那碟,馬鈴薯、黑芝麻醬、日本香菜,還有一個不知道啥的食材(有人說是鵪鶉,但我真的沒印象有這個欸)。吃起來沒啥特別的感覺其實,涼感、口感脆。
向付け,公司主管特別分享評價的一道。用的是應旬的明石鯛魚,有彈性,是讓人熟悉的上品。神奇的是醬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醬油,另一種是店家特製的番茄醬油。早早被告知後者是此餐最特別的一道,搭配生魚片竟然異常的搭配,微酸的味道帶出刺身的細緻的海味,很特別。
這裡都是吃完一道、女將會跪坐移動進來幫忙收盤、並換上下一道菜。M 小姐詢問了店家,傳統醬油有單獨賣、但是番茄醬油沒有,太可惜了!下次吃刺身時應該自己想辦法如法炮製看看,搞不好不難。
煮物椀。
瓢亭雖然貴為三四百年的京料理老店,但整餐下來,器皿用的典雅大方、卻不求華麗鋪張。我想這應該是傳統懷石料理和割烹料理的差別吧?對比之下,傳說中菊乃井和吉兆嵐山的器皿就是貴氣逼人,讓你有種摔破了碗可能就結不了帳的感覺。
是白味噌。有些人會對名店出這種菜表示質疑,但我不敢,因為日本可是湯的民族。裏頭還有蓮藕、滑菇(ナメコ),黃黃的那小陀是芥末。白味噌喝起來帶點甜味,口感非常的順。
在有選擇的菜單中,我基本上不太喝味噌湯的,因為在日本幾家店都喝過讓人驚豔的味噌湯,知道頂規的味噌湯可以做到那種口感。於是乎,普通的那種沙沙口感和比例失和的調味我就完全喝不下了,特別是台灣的味噌湯,完全不考慮。
八寸。
—
八寸在傳統的和式料理中,是作為下酒菜的形式,上頭會呈現當季最新鮮的上好食材做成的料理。古制一寸約一公分,差不多就是一口食材的大小,八寸據說就是以此觀念所設計,在八寸大小的木盤擺上食材,甚至連擺得位置都有講究。總之,八寸可說是表現傳統的和式料理最重要的品項了。
—
前年寫過這段話,現在拉出來用一下。當初以為八寸就是很豪華的東西,但瓢亭的八寸一如當天用餐的整體感覺:高雅。
最上面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名震天下的瓢亭玉子。號稱是用高知縣的國產雞蛋,但其實我對高知縣有啥雞蛋不是很懂。我和 M 小姐吃完之後的感想是:沒感想,就一般半熟蛋。蛋本身既沒有出眾的氣味、烹調手法上也沒有什麼特別,最多就是切得比較漂亮。不錯,但不會為了這個特別來吃瓢亭。
下頭還有紅薑根、青味大根(一種京都傳統野菜),這兩個吃起來不若想像中的辣,口感爽脆。
左下角是一種叫做 クワイ 的植物,這裡吃的是它的球莖。吃起來想薯片一般脆,幾乎就跟薯片一樣,奇怪的是、不見一絲油膩感,非常特別。
右下角的是大家熟悉的烏魚子,口感實而軟,做法和材料一樣是上品,跟前些天在三芳吃的不相上下。
鯛壽司用蘿蔔切片和昆布捲起來。口感很有層次,味道是清爽,但就這樣,沒有太多。
請店家特別在八寸時送上梅酒。店家自釀的,梅子香氣好,也順,調味不過膩。好喝,而且便宜。
強肴。松葉蟹、烤軟的松子、韭菜、搭配…不知道這糊糊的是啥澱粉類煮出來的,另外搭配蘿蔔和柚子。在稍帶涼感的八寸後,來了一道有點溫度的強肴。
糊糊的一團、主要是那澱粉的味道,點綴很細微的柚香。那松子是特點,讓軟呼呼的口感中多了幾分層次。下頭有陀貌似是白子的東西,不過這個我真的吃到忘了。
炊き合せ。像米果般的炸芋頭,下面佐以日本藍蟹、白馬岩岳蘑菇、菊花、銀杏果的 dressing。這裡翻作醬汁也怪,反而像是我們的羹湯。
我沒記錯的話,下面那團糊糊的東西我是稀哩糊塗吃下去的,因為那個綠綠的我記得是蔥,所以螃蟹羹幾乎不敢咬就喝下去了。活脫浪費了這道口感,因為炸芋頭、螃蟹根、炸銀杏果應該是很有口感層次的。味道喝起來溫醇,芋頭也好吃。
不錯的一道,要是它可以不要丟一些像是蔥的東西下去的話,我會更愛。
這裡我有點好奇,我一直以為,強肴是在吃握壽司前、先搭配酒喝的酒肴。但是這個強肴要搭配酒…不管是料理本身還是順序上都有些怪怪的。(聽說強肴是主菜,但我還是覺得強肴出這道很怪。)
燒物。不知道是啥魚類,因為有人說菜單上寫是肉魚或鯧魚類的。不是吧?日本鯧魚可以這麼厚實啊!?偏偏我又不像前輩屬貓的,神之舌一吃就知道這魚哪裡游出來的。不管了,就是魚類。
菜單上說是裹著有子味噌醬下去炭烤,搭配白色那團是醋漬蘿蔔。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西京燒嗎?? 不知道是不是,菜單沒有寫明白,因為西京燒我記得是要裹著白味噌下去烤的。
魚吃起來嫩、不柴,也許是裹著味噌下去烤,外面的口感順而不乾。我不知道瓢亭是不是這種類似西京燒作法的名家,但是我對這一道的印象不錯。
這一餐進入後半段,止椀、御飯、香物上桌。
御飯。嚴格來說是炊飯,搭配的是蓮藕、干貝和菇類。黏度適中,口感算乾爽。我覺得這種炊飯我吃過最喜歡的、還是奈良和山村那碗竹筍玉子炊飯,主要是對食材的組合比較有愛。但是嚴格來說,這裡的調味手法比較漂亮些,很不錯的組合。
香物,京都名物之一的漬菜。我覺得這種東西我們在吃的感受可能不夠強烈,四季如夏的台灣吃這種醬菜的風氣不盛,畢竟隨時有青菜吃。但是以日本人眼光,這應該是上品吧?
脆、重口味,我只覺得這樣。
止椀。海膽、馬頭和湯葉、莖萵苣,胡蘿蔔、芥末。簡單來說是做成像丸子的樣子,這道的味道忘了大半,不多寫。
水物。旁邊那個泡芙我記得有文章,但忘了,一樣不多寫。
菓子和茶。
菓子不錯,黃黃的餡的味道好吃,是栗子嗎?甜味拿捏得宜,有些好奇是店家自製的嗎?M 小姐幫我問了店家,結果是嘯月的啊!太神奇了,前幾天才剛吃了嘯月,在這邊又重逢了。連瓢亭也選用的菓子,有那麼點相信起它的過人之處了。
薄茶。我喝不太出優劣,香氣好,口感也不錯。
吃到最後,和 M 小姐開始討論起對這餐的感想。M 小姐也是愛吃之人,且在京都居住多年,討論起來還蠻有趣的,有很多趣聞會視情況在遊記補上,這裡就不多加贅述。
我們的心得是,就這樣。嗯,瓢亭就這樣。我們很平順地吃了一餐,每一道都用上好材料、好手法做出了四平八穩的料理,卻沒有給我們味覺的驚奇感。整個餐吃下來基本上都很清新、優雅,沒有太多意外之處:沒有更壞、卻也沒有更好。最讓我們驚艷的、就是行前公司主管特別分享的鯛魚刺身佐番茄醬油了。
買單時,發現 27000 的套餐是含稅含服務費、什麼都包進去的價錢了。加上我們各自的酒水錢,每個人都還吃不到 30000 日圓,兩個人都很嘔。因為早知道是含稅價錢,我們就一定往上點到 30000 多的套餐了,不會跟自己客氣(愛吃之人永遠都願意再多花一點預算!)。
整餐吃下來,雖然不甚驚艷,但的確就感覺到傳統京料理的風範。沒有割烹那般炫技和華麗,而是很平靜、優雅地呈現著各式應旬時令。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這是一個體會過就好的用餐經驗。如果有朋友相約、我會考慮再來;但要是個人主動再訪、我覺得就還好了,畢竟這應該是家不管是十年前、還是十年後都吃起來始終如一、堅守傳統風範的店家。
完整日本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米其林餐廳吃貨心得筆記目錄 :
<<店家資訊>>
瓢亭 本店
[用餐日期] 2016/12
[Tabelog 網址] https://tabelog.com/kyoto/A2601/A260301/26001012/
[Tabelog 分數] 4.46
[米其林評鑑] ❉❉❉
[營業時間] 11:00 ~ 21:00 (L.O.19:30),07/01 ~ 08/31 限定、月 ~ 日 8:00 ~ 10:00 朝粥,第二第四火曜定休